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暨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基金•环保公益基金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20浏览次数:2031

1117日,环境与资学院隆重举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成立大会暨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基金·环保公益基金成立大会。近两百名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校友和曾经在学院工作过的老师欢聚一堂,共叙师生情谊,共襄发展盛事。全国人大常委、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姒健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元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环资学院主持党委工作的副书记姚信主持成立大会。学院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和师生代表一起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一院之喜,全校同欢。姒健敏副校长、陈子元院士、张国平主任在大会上致辞。姒健敏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是近50万求是校友的骄傲,更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他希望环资学院校友分会成立后能为广大校友交流提供良好的桥梁和平台,希望校友能继续秉承求是精神,加强交流和沟通,积极为母校发展献计献策,为将浙江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最后他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前辈和长者,陈子元院士饱含深情地讲到,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份成绩都是关心和支持环资学院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历代环资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这正是环境与资源学院发展的良好契机。他希望,学院全体师生立足办学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力争在科研成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更上一层楼,更希望校友多关注学院发展,多交流,多提意见,为母校赢得更多荣誉。
 
大会审议通过了《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环境与资源学院分会章程》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理事会建议名单》,聘请沈允钢院士、陈子元院士、曹楚南院士、吴平副校长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王人潮等院系老领导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大会产生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刘维屏当选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会长。会上,环资学院副院长徐向阳详细汇报了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筹备工作情况。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副校长姒健敏和新当选的校友分会会长、环资学院院长刘维屏共同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校友之家揭牌。随后,刘维屏院长发表致辞。他表示,在学院八十余载的风雨历程中,广大校友始终是学院发展最为强大的助力和最为宝贵的资源,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身居何职,校友们始终如一地关注着学院,为学院的进步而欣喜,为学院的壮大而鼓舞。同时他也指出,学院作为校友不断进取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将竭尽所能为校友追求卓越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遇。他说,环资学院校友分会成立后,将致力于搭建三大平台,真正发挥校友会服务校友、促进学院与校友协同发展的作用。
 
 
台上讲得真切,台下校友也听得仔细,初冬的低温抑制不住校友的热情,会场气氛热烈。现任多元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坚校友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感谢母校和母院及老师的悉心培养,母校悉心的培养和老师严谨的态度润物细无声,对自己产生深刻的影响。他还倡议广大环资校友要借助环资学院校友分会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沟通,时刻关注学院发展动态,积极支持母校母院发展。 
缘聚浙大,情系环资。最后,大会举行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基金·环保公益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多元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坚校友、罗四红校友、上海东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姚伏林校友、浙江东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项贤富校友、浙江豪仕登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金其校友、杭州联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强先生等分别上台与姒健敏副校长代表捐赠双方在捐赠协议上签字,捐资总额达550万元人民币。根据协议,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支持环境与资源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次大会受到了校友的广泛关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广州市环保局、河北秦皇岛环保局、江西省上饶市环保局、农博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轻纺集团轻工业有限公司的校友以不同的方式发来贺信,对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学院的发展送上美好的祝福!
环境与资源学院校友分会的成立是学院校友工作的新起点,学院将通过这个平台,开展一系列服务校友的项目和活动,增进校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环资人的凝聚力,共同推动学院的发展。
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以及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等部门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此次大会。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