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但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一批志于“绿水青山”的师生数十年如一日活跃在“五水共治”的最前线,以科技实践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2017年3月,浙江日报、浙江新闻、浙江大学报等多家媒体系列报道环资学院师生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教师下乡科技指导等多个层面,环宣、环教、技术支持等多种形式,助力五水共治,全力剿灭劣五类,共护蓝天绿水。
技术服务社会
安吉县报福镇石岭村位于浙江省西北角。十多年前,村民通过办农家乐旅游,开始脱贫致富。好日子还没过多久,农家乐旅游遭遇发展瓶颈,大量游客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受益,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山清水秀为基础的旅游业,受到了污水处理能力薄弱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所有村民都一筹莫展。这时候,罗安程教授受到时任村支书的委托,带着治水技术来到了石岭村。
罗安程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治水教授”。作为国内污水处理方面的专家,罗安程一直对农村水污染问题十分关注。2001年,他从美国回国后,开始进行农村环境保护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十几年来,他将几乎整个青春用于结合实际做科研课题,深入农村为农村污水治理答疑解难。对于石岭村的难题,罗安程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厌氧消化+复合介质生物滤池的工程用于污水处理。这套污水处理系统在能充分接收当地生活污水并达标处理的基础上,还充分考虑了农民实际需求,处理成本低,运行维护简便,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岭村仅仅是罗安程技术服务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不仅用青春、用知识、用技术回馈家乡安吉县,还造福了杭州、宁波、温州、绍兴,以及安徽、海南等地,他所编制的污水处理规程,已经成为全省污水处理技术的典范。今年2月,罗安程被聘为“剿灭劣V类水”首席技术顾问团成员,将继续为浙江省的“五水共治”做贡献。
“具体跑了多少个农村,做过多少个污水治理项目,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罗安程希望自己的努力能造福更多人。此外,他不仅专注技术“治水”,还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护水”意识。连续十多年,他担任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带着学生深入农村调研,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环保意识,在年轻人心中栽下了绿色服务的种子。
“护水”献青春
“我以青春意志,激浊扬清剿灭劣Ⅴ类水;以学子之风,奋楫扬帆共建美丽浙江!” 今年初,浙江发出“以铁军精神全面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环资学子积极响应,以豪言壮志展现“护水”决心。
环资学子多年来始终坚持环保公益实践,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一带一路”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社会实践团就是环资学子结合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联合全校师生之力而成立的团队。实践团自2015年成立起来,一直致力于“护水”献青春。围绕“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主题,实践团组织三百余位同学成立了四十余支小分队,奔赴“一带一路”沿线城镇,针对水调研、水治理、水文化、水科技四个方面开展公益实践服务活动,足迹遍及浙江、江苏、福建、陕西、甘肃、河南、安徽等祖国大地。
实践是“一带一路”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社会实践团的落脚点。陈潭村是一个苏北小村落,全村1000余人口。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陈潭村村民至今仍以井水为其主要饮用水源。长期饮用含钙、镁化合物严重超标的井水,让当地部分村民患上了消化系统疾病、结石病高发。实践团在与该村接触后专门组织在校研究生、本科生、教授进行实地调研,为当地饮用水改良提供技术政策支持,同时在当地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村民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清晨6时,晨光熹微,村子里的炊烟袅袅升起,新的一天正在陈谭村东面鱼肚白似的天空中悄悄孕育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时至今日,实践团队义务帮助村镇进行水质检测、提供饮用水问题的技术方案等服务两个年头。两年来,团队中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团队的初衷却永远不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在全方位调研农村饮用水状况的基础上,实践团协同当地政府,为村民们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实践融入学生培养
高校不仅要培养优秀人才,还要广泛服务社会。环资学院党委、团委十分重视学生综合发展,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每年暑假,百余位环资学子在教授专家的带领下,以“绿色公益”为名进行社会实践。环资人的努力,也连续多年赢得了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浙江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项表彰。
“专业性社会实践不仅是对同学们的思想引领,更对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文化引领。了解实际问题所在,在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学以致用,不仅能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也更能让我们青年大学生认识中国、认识社会,正确认识到这一代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环资学院团委副书记于翔说,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认识中国、明确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如今,环资人走在护水之路的前沿,为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带去新的能量。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