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探寻泰国视角中国形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7-26浏览次数:238

7月22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32名同学与3名老师前往泰国,开展为期一周的野外地学综合实习及“我眼中的中国四十年”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泰国曼谷。

2018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国内外交流日渐密切。泰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员,与中国的联系向来十分紧密。此次我们团队在出国实习考察之余,希望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了解泰国人民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印象,旨在增进交流、促进理解、推进合作。


AIT休息时间合影


23日上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团队前往泰国亚洲理工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IT),在AIT邀请者薛文超老师主持下进行了学术访问与交流。AIT的院长Rajendra P.Shrestha教授代表AIT对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亚洲理工学院外事处Shawn Kelly处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亚洲理工学院,展示了亚洲理工学院的兼容并包的精神内涵,并对大家发出深造邀请。之后,AIT与浙江大学环资学院的老师们就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术探讨。


AIT邀请者薛文超老师主持交流

院长Rajendra P.Shrestha教授代表AIT对浙大环资学院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亚洲理工学院外事处Shawn Kelly处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亚洲理工学院


汪海珍教授代表学院向AIT外事处处长赠送学院宣传册


       来自AITEkbordin Winijkui老师展示了发展中国家家用固体燃料燃烧的气体排放和方案改良的研究;Takujic Ysusaka老师展示了对于绿色革命的技术是资源节约还是资源浪费的问题的研究。稍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汪海珍老师向AIT团队介绍了浙江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并展示了采用高通量绝对丰度量化方法(HAAQ)对土壤细菌


Ekbordin Winijkui老师展示发展中国家家用固体燃料燃烧的气体排放和方案改良的研究

Takujic Ysusaka老师展示对于绿色革命的技术是资源节约还是资源浪费的问题的研究

汪海珍教授展示采用高通量绝对丰度量化方法(HAAQ)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成果

罗煜老师展示他对于炭际圈的土壤碳固定作用的研究

亚洲理工学院“我眼中的中国40”采访中


       该日下午,浙江大学环资学院一行人前往了泰国海洋局。汪海珍教授向海洋局专家CC Rescanh Stralig等人介绍了浙江大学及环资学院基本概况。随后,泰国海洋局局长向大家介绍了泰国海洋资源与生态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红树林对于沿海甚至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的重要意义。讲话结束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团队与泰国海洋局等人员就海洋资源研究与保护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讨论,并着重讨论了土壤治理与海洋治理方法的一系列异同点。虽然研究领域和保护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双方的落脚点都在于对全球环境保护的责任。



谷海洋局领导讲话中

汪海珍教授讲话中

罗煜老师讲话中

同学提问环节

曼谷海洋局交流进行中

在实习交流的同时,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团队也对AIT的老师同学们,海洋局的专家Montitip Sriratana女士进行了以“我眼中的中国四十年”为主题的深入采访。他们均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有着肉眼所能见的日新月异  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在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高。在泰国人眼中,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包容的大国形象。每个人都对中国的继续发展表示期许,也期待着中国与泰国的更多更广泛的联系。

海洋局专家采访

海洋局主管Montitip Sriratana女士采访


当天晚上,实习实践团代表对浙大校友刘大卫进行了采访,刘校友表示了对中国发展迅速的欣喜。关于中泰两国之间的商业联系,他特别提及了阿里巴巴在泰国的普及,这是中泰友好交流的具体表现。采访最后他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进驻泰国,使得中泰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文化方面有更深更为紧密的联系。

与刘大卫校友交流中

经过一天的交流考察,浙江大学环资学院的同学们对泰国目前关于环境资源方面的情况及研究进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向泰国的朋友们展现了浙大的风貌,为浙江大学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做出自己贡献最可贵的是这次交流增进了两校师生的友谊,为更多更深入的合作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天中,环资学院的同学们和泰国的朋友们相处融洽并产生了许多思想的碰撞与共鸣。实习实践团的同学在接下几天的实习实践将努力完成任务,并期待能在实习实践途中有更多收获。

曼谷海洋局合影

/卢瑞、王楠、洪铭霞

/刘凤仪、李初阳、伍温强

审核/刘凤仪、李初阳、余思慧、吴尘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