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浙江大学环资学院赴西藏林芝调研帮扶支教纪实

发布者:朱珺发布时间:2019-08-18浏览次数:573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人民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时至今日,早已告别奴隶社会的西藏一次次腾飞,已不仅是共和国边之重地,更是改革开放亮丽的风景线。

2018年,浙大环资学院史舟教授团队进入林芝调研;

2019年,西藏农牧学院同学来到浙大环资学院参加海峡两岸绿色创意营活动;

与西藏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环资人无不对这片神圣的土地心存向往,20198月,社会实践团队与浙大校友企业家杭州同学会团队一行来到林芝,我们希望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推动内地与藏区高等教育的沟通交流,助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响应国家号召,服务西部振兴战略,环资人,一直在路上。

西藏农牧学院,自治区四所本科高校之一,也是自治区涉农林牧专业建设最出色的高校。这些年来,在教育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西藏农牧学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这里的困难,仍是我们之前难以想象的。我们了解到,当前在学院藏区同学仍占大多数,部分来自于藏北山区、高海拔地区等极端环境地区的同学家庭仍然十分困难;且藏区自然环境凶险,自然灾害频发,平均每个班级有6-7个学生因自然灾害成为单亲家庭乃至孤儿。因此,尽管农牧学院下设90%的专业都是免补专业,但仍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或者经济背景无法完成最基本的学业要求。我们参观了农牧学院的实验室,与实验室负责老师交流,了解师生科研状况。我们发现,学院整体的实验条件仍然非常滞后,受实验条件限制,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情况不容乐观。藏区学生多数没有走出过高原,而学院能够提供的交流平台又十分稀缺,因此多数学生眼界不够开阔,眼界的缺失还导致了学生就业观念的狭隘,学生就业的自主性不强,尤其是近年来自治区改革高校学生就业政策,变公职岗位就业为主的模式为市场就业为主的新模式,更进一步对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挑战。所有的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勾勒出的是藏区高等教育依然严峻的现状。

因此,我们来了,带着对这片土地满腔的赤诚与热忱而来,带着两校两院的传统友谊而来。我们希望,能够以我们的努力,为这片土地和土地上淳朴善良的人们,做出属于浙大学子的贡献。



我们带着爱心而来。经由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前期联系与邀请,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杭州同学会吴卫兵会长一行与社会实践团同学们一起前往西藏农牧学院实地调研及公益捐赠。815日,西部生态环境实践基地建设交流座谈会在西藏农牧学院资环学院举行,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现场捐赠十万元设立同学会求是菁英奖学金,该奖学金将被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激励。校友企业家们也在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资环学院的联系,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持续对农牧学院进行帮扶。



我们带着使命而来。我们邀请校友企业家为农牧学院学生带来创新创业讲座,在学院展开支教与科研帮扶工作。815日,浙江复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杭州同学会周丽红女士在农牧学院图书馆三楼做了题为“做最真实的自己”的创新创业主题报告。周女士结合自身奋斗经历,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农牧学院同学们闻讯纷纷赶来参加,现场座无虚席,气氛十分热烈。在未来,实践团队的姚翔午博士、周猛博士还将根据西藏农牧学院实际情况展开支教与科研帮扶,将我们在学习与科研当中的经验教训与心得体会分享给藏区的师生们,传递东部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最新的创新创业咨询,让藏区的学生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们带着探索而来。816日到818日,实践队员们辗转工布江达县、巴松措、米林县卧龙乡等地进行科研采样。采得的样本将会被带回杭州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成果将与西藏农牧学院方面进行交流与共享。两天三个采样点的采样经历看似容易,实际却不然。由于青藏高原地区错综复杂的自然环境,各个区域的土壤条件差异十分巨大。复杂且各异的土壤情况无论对于实践队员的脑力与体力都是相当大的挑战。但是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之下,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采样任务。我们期待,这珍贵的土样能够产生丰硕的科研成果,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浙大的贡献。



社会实践旅程过半,不变的是实践团队对藏区雪山草原、蓝天碧水的热爱,是队员们服务西藏发展,助力生态建设的初心。浙大与西藏,故事未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