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

发布者:王燕发布时间:2019-12-09浏览次数:1575

研究所网站:

http://www.iest.zju.edu.cn/html/1/158/index.html

 

研究所简介:

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原环境保护研究所)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研究所起步于1978年,依托的环境工程学科于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成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1998年被批准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0年被批准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环境工程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0余名,国家“优青”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拥有“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水污染控制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分平台”、“浙江大学-富士电机创新中心环境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50余项。研究成果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已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面源污染模拟与控制、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废物处理处置资源化等领域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主要研究方向:

1.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针对我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典型工业废水与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污染水体修复的新理论新技术,创新研发高效生物处理的新工艺新装备;集成应用点面源污染削减、水环境健康生态重建等关键技术,构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2. 面源污染模拟与控制

以生态环境系统氮磷流失阻控为目标,重点开展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产排污系数率定、碳氮磷生态计量学观测、面源污染水体生态评估等基础研究,开发免耕土壤碳氮磷高效转化、现代农业基地水肥一体化、排水沟渠沟底聚磷反硝化、初期径流蓄积地植物净化等工程技术,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3.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针对我国工农业发展与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重点研究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过程与迁移转化机制;开展场地、农田及区域土壤污染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生物资源;开发集成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制剂、设备;为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农产品与人居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4. 废物处理处置资源化

以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废物污染防治问题为导向,重点开展废物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理论和方法等领域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城镇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与污染减控、生物质炭化资源化以及低碳氮比废水碳氮磷同步处理等工程技术,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商业创新模式,为我国“无废城市”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研究所领导:

 长:吴伟祥    副所长:王飞儿   

科研队伍:(按拼音排序)

何云峰  梁新强    琦  楼莉萍  沈超峰  施积炎  王飞儿  吴伟祥  徐向阳  杨京平  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