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化”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叶琦发布时间:2020-11-27浏览次数:1470

        2020年11月6日,由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过程研究所方雪坤研究员发起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化学术研讨会在环境与资源学院顺利召开。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方双喜教授、Texas A&M University地球科学学院张悦助理教授、西湖大学工学院张羽中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方恺研究员分别精彩报告。50多名师生到场参加。会议还通过线上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200多位来自不同院校单位的用户在线观看。


方双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观测技术集成和研究,开发了多套本底温室气体观测系统并在中国气象局本底站应用。本次报告从本底温室气体观测背景、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观测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主要工作三个方面介绍了现阶段中国陆地温室气体本底监测的情况,生动而全面地科普了中国本底温室气体观测研究。

        张悦作了题为“异戊二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气候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该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揭示了气溶胶的非均相化学过程、物理化学性质、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需要在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中进行整体考虑。

张羽中作了题为“基于卫星观测的大气甲烷反演分析”的报告。通过卫星观测数据的反演分析,解析大气甲烷不同时空尺度的源汇收支情况。在全球尺度,利用GOSAT卫星数据,分析了驱动期间全球甲烷浓度加速上升的原因。在区域尺度,利用最近发射的TROPOMI卫星数据,展示了利用卫星监测区域排放、指导减排行动的可行性。

方恺以我国中长期碳减排目标为切入点,核算了中国碳减排配额总量,基于不同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结合各省区减排成本曲线,构建了中国碳减排总成本最小目标下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估算各省区碳交易规模和交易价格,揭示碳交易市场建设对省区碳减排成本的影响。

        方雪坤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地面观测的大气痕量气体排放溯源及应对技术策略,系统研究了多个大气及气候污染物的排放、大气浓度变化归因、全球与区域环境影响等课题。本次报告围绕卤代温室气体的反演研究,介绍了卤代温室气体排放的特点、研究思路、反演方法、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发言,围绕报告展开了互动探讨。本次会议反响热烈,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