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吴伟祥教授团队与西湖大学王蕾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Food发文揭示区域生命周期货币化支持中国农村易腐垃圾资源化技术可持续管理

发布者:文平发布时间:2023-11-02浏览次数:10


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刘芳 博士生、辛立庆 博士

通讯作者:吴伟祥 教授、王蕾 研究员

通讯单位:浙江大学、西湖大学

期刊:Nature food

DOI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3-00842-6

研究内容

我国农村正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易腐垃圾在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占比高达40-60%,其资源化利用是我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和“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如何综合考量和评估筛选兼具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影响优势、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易腐垃圾资源化技术是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难点。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吴伟祥教授团队与西湖大学工学院王蕾研究员团队合作,构建了一套中国区域生命周期货币化指标体系ChinataxRCP,量化了一系列环境影响指标的货币价值,并利用该体系对浙江省10余种农村易腐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环境-经济进行了归一化分析,揭示了各技术的环境影响在不同类别(水、土、气和人类健康)间的转移风险,提出了适合农村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最佳技术方案。


1:建立货币化框架的流程图


研究结果以“Regionalized life-cycle monetization can support the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rural food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为题,发表于Nature Food。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农村易腐垃圾资源化技术的风险管控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亦可用于其他有机固体废弃物可持续管理中的环境-经济集成分析,支持技术可持续转型过程中的政策、补贴和解决因资源和环境的区域差异性而产生不平等问题的相关决策。



第一作者介绍

刘芳,2019级西湖大学—浙江大学联培博士生,从事固废资源化可持续转型管理与生命周期方法学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Food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

辛立庆,博士,202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方向为有机固废减量化与资源化,具体为厨余垃圾生物干化促腐熟工艺开发及其机理研究。核心研究技术已实现工程转化,并在嘉兴市南湖区、杭州市淳安县和绍兴市上虞区等多地推广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编制行业、地方标准2项,参编专著1部。


通讯作者介绍

吴伟祥,教授,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固废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浙江省“151”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处理技术及其理论研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国家基金及浙江省重点重大项目课题与任务30余项;发明的多项有机固废资源化技术获规模化工程应用,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王蕾,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解构和关键组分高值化转化技术开发、过程和产业链设计、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持续性评价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课题组自20198月成立以来,在Nature Food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Green ChemistryNano Letter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Water Research 等期刊上发表(共同)通讯作者论文近20篇。课题组已有两位博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多位同学获得其他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