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文系统地总结了碳纳米材料对水中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与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评述了Polanyi吸附理论在描述碳纳米材料吸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行为、提取碳纳米材料吸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行为特征、揭示碳纳米材料吸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机制及估算碳纳米材料吸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量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为全面评价预测碳纳米材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及碳纳米颗粒和有机污染物的可能环境健康风险等方面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该论文阐述了Polanyi吸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明确了基于Polanyi吸附理论数学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发展了Polanyi吸附理论。《Chemical Reviews》期刊副主编、论文审稿执行主编John A. Gladysz教授对该论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This is clearly an outstanding review and we are pleas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of publishing it.
杨坤副教授及合作者自2005年开展纳米材料吸附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工作,首次引入了Polanyi吸附理论用于解释该吸附行为机制,建立了碳纳米材料吸附去除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构效关系及预测方法,发展了基于Planyi势能理论的表面吸附机理及模型用于揭示污染物在碳纳米材料上的吸附和竞争吸附,从材料结构出发提出了污染物脱附滞后性的关键是材料团聚形成封闭易变空间的理论,探明了天然有机质、表面活性剂与纳米氧化物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对有机物吸附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连续发表在《Environ.Sci.Technol.》、《Environ. Pollut.》、《Langmuir》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其中论文“Environ. Sci. Technol. 2006, 40, 1855
附: 杨坤副教授简介
杨坤,博士、副教授, 1975年11月出生, 浙江新昌人。1999年6月于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6月于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导师为朱利中教授)。2004年9月晋升为讲师。2005-2006年在美国麻州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获学校“新星计划”和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公派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主要从事环境纳米材料研制、人造纳米材料的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归宿和迁移转化等方面研究工作。至今,已经在《Environ.Sci.Technol.》、《Langmuir》、《Environ. Pollut.》、《Water Re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篇,其中影响因子在3.0以上论文20篇,被SCI论文他引280次;8篇发表在环境与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Sci.Technol.》上,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等项目,作为主要骨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0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07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Scopus未来科学之星”环境科学领域银奖。
环境与资源学院